2)第五章(13)陆寄的想法(上)_陌上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根根晶莹剔透,闪烁的绚丽光彩直晃人的眼睛。因为天气晴好,又是临近岁末,再加燕东大捷突竭茨人已经退出赵地没了边患的忧虑,街面的行人便明显地多起来,长衫长袍的体面人和短袄褐衣的平常百姓都在沿街的各式店铺进进出出,手里拎的胳膊下夹的都是置办的年货,桑麻纸包裹上贴的四方红纸满街都是,红红灿灿地满眼都是迎新年的吉祥喜庆。大街两边的店铺都是门面大开,老板伙计一身簇新收拾得利利落落,站在门首满脸笑容地请进谢出。多日不见的小食担也出没在街头巷尾,“三花油糕”、“老吕家炸糖豆”、“灌肠卷饼热肺汤”的吆喝喝卖声此起彼伏,夹杂背巷里嘣嘣嘭嘭的货郎鼓声,把个州城渲染得热闹红火。尤其是贯穿州城东西南北的两条大街,更是比平常闹热十分,几人高的大木架子隔半里地就立一座,全都披红挂绿地扎成七彩牌楼,牌匾上有的写“风调雨顺”,有的写“岁岁平安”,也有的写“万寿无疆”。离提督府不远的那架牌楼扎得最高最大,壮丽巍峨恍如一座锦帛裹起来的彩山,牌匾也是最阔,黑底金字四个端正楷书:

  文治武功。

  显然是为了庆贺燕东大捷而特地绑扎的花山。官府已经出了告示,腊月二十八行营阅兵,开放北校场任凭人出入观礼,二十八二十九年三十取消宵禁,大放焰火三天,官兵民商彻夜同欢。

  从花山顺街向南走不远就是卫牧府,三扇轩敞高大的倒厦正门紧闭,乌漆铜钉门上两个栲栳大的铜铸饕餮衔环铺首,面目狰狞地俯视着清扫得干干净净的衙前石阶。今天是沐休日,衙门例不办公,平常人进人出不断的仪门也是半掩,八个值勤卫军都是抚刀肃立目不斜视。从此过去再行几十丈,便是人们常说的木头巷一一其实正谓应该是牧首巷,因为这里是历任卫牧的私宅所在而得名,只是燕山口音“首”、“头”辩驳不清,才浑作“牧头”,久而久之就演变成木头巷。

  这是巷子里住家不过六七户,都是官宦人家,广宅大院高墙陡壁,所以巷子虽然深阔,寻常的行人却很疏少。但是今天又不同。巷口沿两街的墙根停了一溜的官轿络车,百十个轿夫马夫拥在一起,伸脖子踮脚尖地张望。巷子里,卫牧陆寄的宅院门口张灯结彩,八个四人抱大红灯笼高高挑起,红绸红布几乎把门楼都包裹了一匝,几位衣袍光鲜的陆府下人簇拥着一位白面黑须的中年人候在阶下,随着一声声唱名,门口的女宾男客都是端容昂然而入。

  “燕州府陶启陶知府,敬贺老夫人寿诞!”

  随着陆府管事挑扬声气的吟唱,陆寄已经从正堂里快步迎出来,下了台阶立在青石径边先恭恭敬敬地躬身行晚辈礼:“寄一一恭迎孟

  请收藏:https://m.bi7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