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一章(56)送官亭_陌上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公事要紧,霍士其只能放下对儿子的思念去兵部报道了。

  和外地州县的接官亭送官亭不同,京城的官亭都很大,绕亭周匝的立柱间还接着条板,实际上就是给人预备的条凳。而且接送官亭也不仅仅在官道左右各立一座,分别都是前后三座,中间还用廊联结起来。这些亭廊也和亭子一样接着“栏凳”,看着既美观又实用。首亭外还立着一座碑,上面竖刻着这么几列文字:

  “仪制令。诸行路巷街,贱避贵,少避长,轻避重,去避来。大唐贞观二十一年。”

  从立下这块碑的时候算下来,到现在至少也有三四百年。不过,经历了漫长岁月里风吹雨淋的碑文却依旧字迹清晰,显然是在最近几年里才重新镌刻过不久。在这条路上来往的人们,也自觉地遵守着这个时代印记浓郁的“交通规则”。在亭上坐的时间不久,商成就至少看见四五回路人或者商旅相互谦逊让道的事。就在刚才,有几十头犍牛拖着几辆把货物装得小山般满满盈盈的颢犇大车由北向南经过这里,几辆北去的马车不仅避开道路,还从马车里下来一个穿青色官袍的官员帮忙招呼别的行人赶紧让开。

  因为是在岁首年初,每年这个时候进京的官员不多,接官亭的首亭上就只有商成和段四两个人。后面的两座亭还有亭廊里有一些赶路的人在歇脚。有眼光独到的精明人在附近搭庐棚卖茶饭。不时也有人挑着担子走来走去地叫卖一些本地小吃或者价钱便宜的卤蛋蒸馍之类的吃食。

  现在,商成坐在官道左边接官亭里的石鼓凳上,一边喝着路边茶水摊上买来的大叶茶,一边和段四有一句没一句地拉话。而把自己打扮得完全就象是个仕子的李奉,正和茶水摊上的小姑娘凑在一起嘀咕。也不知道这小子使了什么本事,不时把小姑娘逗得呱呱呱地笑个不停。卖茶水的女人应该是小姑娘的娘;但她对李奉拿话搭引自己女儿的事也不大管顾,只是在女儿光顾着和李奉说话,倒茶洗碗时手脚不怎么麻利的时候,才小声呵斥一句。

  隔着官道的送官亭就很热闹,穿着各种颜色官服的人在里面进进出出,时不时有人站在车马旁边朝着送别的家人朋友长揖作礼,然后才坐上马车或者骑上马。这些都是赶赴各地履任的官员。每年的这个时间,京畿附近的各条官道上,赴任官员的车船走马络绎不绝,沿途驿站全被他们挤得满满当当,有时甚至闹得住站的驿丁都不得不去外面借宿。其实,这些人差不多都是在年前就已经接到任命要去外地上任,可他们总能找出理由在京城逗留,一直要等到元宵节过罢才上路。但是,这不能责怪他们,这些官员们恋家不舍也是有情可原的。唉,这个时候的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

  请收藏:https://m.bi7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