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一章(111)东倭国是(十四)_陌上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脸背后,又是一付什么样的情景?

  宗室也苦啊!太祖立下的规矩,宗室不能执掌权柄,因此“权”这条路陈氏子弟是别想了,京官能做到六部的郎中,外官做到上州的知府,就基本上到头了,再想向前一步,开国以后还没有先例。太宗时又立下一个“福传三世”的规矩,哪怕是亲王封爵,也只能传三代,亲王传一子为嗣王,传一孙为郡王,然后封爵就要被收回。亲王的其他的子孙,除了在家谱上能留个名之外,基本上得不到多少实际的好处。少数人运气好,还能得到一个恩荫,而其他的陈家子孙,想做官需要自己去参加科举,想发财需要自己懂得经营,就算想种几亩地糊口,也需要先有几亩土地;总之一句话,三代以外的宗室,基本上什么都要靠自己,哪怕是巴结奉承别人,那也要靠自己脸皮厚、眼光准和嘴皮子利索。立国百余年来,现在宗室里录册的子弟已经有两万多人,这其中只有少数人身上还有爵位或者官职,其他的人都和普通百姓一样,要缴纳夏秋两季赋税,要操心一家的吃喝穿用,要为生计而奔波……但他们毕竟都是陈家的子弟,哪怕家徒四壁到了吃上顿没下顿的烂糟地步,可向上数几代,他们和清河郡王、汝阳王还有天子一样,都是同一个老祖宗一一大家同出一门,凭什么你们可以喝酒吃肉,我们却只能吞糠咽菜?所以从高宗年间开始,去爵的陈家子弟便开始闹腾。随着时光的流逝,去爵的人越来越多,也就越闹越厉害。前几年过大年礼祭的时候,还有日子过不下去的人拖家带口地趴在宗祠里哭,当场让代天子祭祖的成都王下不来台。东元帝拿着这些人也没办法,再怎么说这也是亲戚,既不能打也不能骂,只好自己掏荷包从内帑里拿些出来给他们。不能不说,这是个非常糟糕的解决办法;从那以后,每年的春秋大祭,都有人去祖祠里闹腾,东元帝也只能一次又一次地掏钱。到了现在,但凡是氏族里有点什么重要的事,就必然会有人跳出来哭闹一回,而“陈氏哭祠”,更是成了一个笑柄……

  陈家子弟做的这种荒唐事,不仅让天子落颜面,也让清河郡王他们这些宗室领袖挠头发愁一一这丢人的是陈氏一族啊!但他们也没什么好办法。钱,他们是有一些,可要想一气周济两万的子弟,那简直就是在做梦!两万子弟都是拖家带口的,连家室带儿女一起算,那可是几万口,他们那些钱撒下去,能翻起点浪花就算不错。何况他们也有家室和儿女,也是一大家子的人,他们同样需要为子孙做打算。尤其是象清河郡王这样的,本身就是最后一代封爵,几个儿子十几个孙子都没有爵位和俸禄,就更需要为他们今后做盘算。这些年,

  请收藏:https://m.bi7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