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五十七章曹操使计,置死地而后生_三国:开局用玻璃杯换了个爵位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58章

  常言道,置之死地而后生。

  若无破釜沉舟之心,舍生取义之意,又怎可成就大业。

  李傕想让董卓彻底打消退心。

  形势确如董卓所言,对己方百利而无一害,既然这样就应该抓住机会,一鼓作气。

  董卓果然如李傕所料。

  不提还好,李傕一提事态艰难难以得胜,他就像愣头青一样拿出了百八十倍的气势。

  “稚然(李傕的字),万事皆需时运,虽无必定之把握,当有顺命之心。”

  “若无火中取粟之勇,何来高祖建国之圣?何来光武复国之明?何来我董卓......”

  董卓自觉失言,却也不加掩饰。在他心中,他已经可以和刘邦、刘秀相提并论了,都是一个朝代的开创者。

  只不过是时间问题而已。

  董卓之心,天下何人不知?

  李傕明白,自己的激将法成了。

  于是顺势说:“太师所言极是,是我眼界低了。”

  当下两人便开始商议如何进攻徐州。

  李傕曰:“我有一计。古人云‘十则围之’,然吾之兵至多不过倍之,固不可围。然那半个徐州实为曹贼近日方得,盖其根基不稳,库无余粮,势必班师许昌以求给养也。”

  “我等分兵两处,一攻徐州,一攻许昌,曹贼必两顾而不可救,得其一而舍其一也。”

  “许昌实乃曹操多年经营积蓄所在,故其必顾许昌而弃徐州也。曹操弃徐州,则徐州为太师所得。”

  “然徐州虽为要地,其方居敌后,原为陶谦所有。我们不妨联陶制曹,将徐州做个顺水人情归还给他陶谦。”

  “故虽言明两部,实则只佯攻徐州许昌,实则截道曹贼也。”

  李傕得计谋说起来也很简单,联络陶谦进攻徐州,然后佯攻许昌,令曹操左右为难,自己则带兵中道渡劫曹操的援军。

  毕竟攻城比遭遇战困难多了。

  董卓也没有异议,两人又商量了一些细节,李傕便回家去了。

  然而,次日一早,董卓却收到了一封来自曹操的亲笔书信。

  董卓大惊,草草翻阅一遍。

  信的大意是,希望董卓不要出兵,自己愿意将许昌献上。

  曹操?

  他怎么知道我要攻打他?

  董卓心中大为疑惑,怀疑身边亲信之人中有曹贼的人。

  不对啊。

  昨天的事情,只有我和李傕两人知晓,还有身边的几个仆人

  难不成

  董卓的眉头顿时皱了起来。

  满脸阴狠。

  若是李傕偷偷联系了曹操……

  乱世之中,人情本就经不起猜忌。

  若是因为一点不必要的猜疑而失去了一位强有力的盟友,那只能是蠢人,成不了一方枭雄。

  枭雄。

  何谓枭雄?

  人言枭雄,必言其拥兵自重,亦必言其行事无拘无束。

  不为苍生,不为百姓,只为自己。

  是为枭雄。

  董卓是枭雄,而他不自知。

  当下董卓便写了一封回信,告诉曹操自

  请收藏:https://m.bi7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