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百九十五章 朕来了_宣德大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朱瞻基很少像这样直接动用皇帝的特权决定政务,刘承江让他看到了解决西南问题的希望,这个小伙子才刚刚二十岁,就有如此的魄力,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就让十几万山民下山编入大明户籍成为大明百姓。

  在古代的民是指有户籍的百姓,统计人口的时候也是只统计有户籍的百姓,比如京师在洪武二十六年编户三十三万四千七百九十二,口一百九十二万六千五百九十五。

  并不是说北直隶只有这么多人口,而是编户齐民的人口有这么多,除了户籍人口还有很多隐户、盗贼、奴隶都是不在户籍编制当中。

  因为人丁税的原因,历朝历代的人哭数量都多不起来,一旦户籍人口达到一个峰值,各种隐匿人口的办法就会出现,因为随着人口的增加老百姓越来越交不起人丁税。

  直到雍正年间施行摊丁入亩,户籍与税收脱钩之后,人口才出现了爆炸性的增长,因为隐匿户口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交税的凭证已经是根据你家有多少地来衡量。

  这一点来说,满清的雍正皇帝不敢说是封建王朝最优秀的皇帝,也可以说是满清最优秀的皇帝。

  朱瞻基之所以这样大力支持刘承江,就是看到了他身上的这种实干精神,这样的人登上高位之后会怎么样不知道,但是在向上攀爬的过程中绝对是一员冲锋陷阵的大将。

  未来十年大明内政的主要精力就会从新政改革转移到西南的改土归流改革当中,改土归流将会牵扯大明绝大部分精力。

  改土归流甚至比国内的新政改革更加重要,因为这是决定西南地区是大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重要举措。

  不然等到大明国力衰退,西南土司绝对会纷纷起来造反,甚至会蚕食原本是汉人所拥有的土地,中南半岛这块地方必须要牢牢的掌握再大明手中,即使是那些土人王国也必须纳入大明的朝贡体系。

  刘承江都没有想到自己狮子大开口所提的条件,朝廷竟然全部答应下来,不但答应了他的奏疏,而且还给他升了官,让他正式成为了建水州的知州。

  虽然都是干的一样的活,但是原来的佐贰官还是有些名不正言不顺。升官之后他就成了堂堂正正的正印官,原来有些不敢干的事,现在他可就敢干了。

  一直以来刘承江都想将建水州的官员架子按照内地新政的官僚架子搭建,如今二三十万人口的建水州,完全有条件进行这样的官职改革,把各个部门的职责理清,他就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考察研究。

  在刘承江看来,西南与其说是大明的,还不如说是土司的,朝廷每年在西南获得的收入根本不够再西南驻军防御土司所造成的损耗,也就是说在朝廷西南是赔钱的。

  朝廷守住西南是因为这是祖宗之地,不能丢弃。不然按照成本计算,跑掉

  请收藏:https://m.bi7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