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45章 获奖通知_学霸从改变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哥猜真的是老折磨人的一道难题了。

  除了是时间上的近三百年的历史,还有这道难题本身。

  不管是以前研究它的数学家,还是现在的陈舟。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

  那就是,你总感觉离它很近了,但却总捅不破那最后的一层窗户纸。

  始终差了那个临门一脚。

  最先引进筛法的布朗是这样,华国的陈老先生也是这样,利用广义黎曼假设成立,进行验证的王教授也是如此。

  研究时,给人的感觉是,哥德巴赫猜想可能有初等证明,而且这个证明不太复杂。

  这也是很多民科一直以来,怀抱希望去寻找的。

  只不过,这种情况存在的可能性,实在是太小了。

  不是说民科们所希望的初等证明,就一定没有。

  只是,一个数学问题,随着尝试这个问题的数学家人数越来越多,耗费的精力也越来越多时。

  这个数学问题存在不太复杂的初等证明的可能性,会迅速减少。

  而且像哥猜这样经过了几百年研究与尝试的数学问题,这种可能性几乎就没有了。

  要不然,欧拉以来,那么多在哥猜上花费巨大精力的数学家们,岂不统统都是傻子?

  或者说,包括欧拉大神在内的这些数学家们,一研究哥猜就犯傻?

  打个比方,想要用简单的初等证明,就把哥猜解决了。

  那就等于是,你一个人锤爆了欧拉,外加这300来年所有研究过数论的人。

  这种困难程度,大概就相当于一己之力干翻米国的所有武装力量吧。

  显然,这是不可能的。

  在陈舟看来,哥猜的解决,还是在数学工具上。

  结合以往数学家们的研究来看,真正把每一种数学工具用到极致后。

  最好的结果,也就是陈老先生在上世纪利用筛法得到的“1+2”。

  这也意味着,筛法大概已经物尽其用,不能再有任何的突破了。

  想要证明最终的“1+1”,也就是哥德巴赫猜想本身。

  就得寻找新的方法。

  那么,数学工具的选择,可能就不是单纯的一种了。

  揉了揉有些胀痛的脑袋,陈舟倒也不算有多气馁。

  至少,他的分布解构法,就是往多数学分支融合的路,去走的。

  放下笔,陈舟看了看草稿纸上的内容。

  “黎曼ζ函数这玩意,真是令人又爱又恨……”

  令陈舟发出这样感慨的原因,是因为黎曼ζ函数也和素数有关。

  当初黎曼研究Zeta函数时,揭示了它和素数的关系。

  希尔伯特23问中的经典的黎曼假设,也就是黎曼猜想,就涉及黎曼Zeta函数。

  可是,这玩意是个被不少人看作是,整个数学中最重要的一个未解决的问题。

  因为是未解决的问题,所以陈舟想以黎曼猜想成立为前提,去变相的证明哥猜。

  可又觉得这不过是把一个问题,丢给了另一

  请收藏:https://m.bi7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