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三十九章 商会_明国万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论身份只论谈吐能力,朱翊钧认为自己是比不过黄崇敬的。

  黄崇敬一样如此。

  皇帝虽然年轻,但是谈吐有序,试探几番下来,是可以放心交流的对象。

  面圣的机会没有想到会落到他的头上,今日来此,他也打定了主意,要抱上皇帝的大腿。

  谷/span随着这几年的生意越做越大,有时候他自己都会恐惧,家业太大了,太动人心。

  家族培养出来的读书人,构建的关系网是护不住这份家业的。

  朱翊钧告诉梁大忠,找一个恭敬的人来见他,梁大忠推荐了黄崇敬,告知皇上此人。

  不管是当初初办皇店,还是中途新选,基本上都是无条件配合,而且生意也是做的最大。

  大明毕竟是封建社会,商人太容易被人陷害。

  例如历史上的万历后期,黄崇敬老家的后生,有一个叫做吴养春的,生意也是做得极大。

  北到京津,南到浙江两淮,许多商埠都有他的店号,家资累万,富可敌国。

  被魏忠贤的人盯上了,随便抓了一处理由,把此人弄上公堂,成了案板上的肉,最后家破人亡。

  所以朱翊钧找来了黄崇敬,以后皇店商人没有了锦衣卫的关照,就像没有了保护的肥羊。

  朱翊钧当然不会允许,皇店商人不但要扶持,还要继续扩大规模,加入的商人越多越好。

  举个例子,清朝中期一百年间,不算收税等等,只是盐商的捐输,合计四千万余两。

  米两百余万石,谷四万余石,其他物资无算。

  当时,清朝北方为晋商的势力范围,南方为徽商的天下,只微商的捐输就有如此规模。

  要是大明的商人每年能捐输给他两百万两银子,粮食物资不算,能解决他多少问题啊。

  既然羡慕,那就要抓起来。

  “如果天下的商人,都像你家一样,勤勉致富,会少了多少事端。”

  黄崇敬低着头,等候皇上的下文。

  “你如今作为领头羊,不能只顾着自家,还要做模范,告诉商人们忠君报国的道理。”

  “圣人教训的是,下民一定照办。”

  点了点头,朱翊钧告诉黄崇敬,“你回去后,可以成立一个商会么,把那些大商人们都组织起来。

  让他们遵纪守法的同时,有什么建言,也可以告诉朕,对国家有利的事,朕也会支持。”

  黄崇敬不敢信,圣人竟然敢这么放权给他,历朝对商人都是严加防范的。

  朱翊钧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正是因为大明对商人地位的故意视而不见,造成了如今商人掺杂的势力太多了。

  根本就没有什么纯粹的商人,包括黄崇敬的家族,不少家族弟子读书做官。

  想要直接管理起来是做不到的,只能另开蹊径。

  成立上商会,把商人们组织起来,直接绕过其余的势力,才方便他下手。

  至于隐患,日后再说嘛。

  “你回去后,和其余的皇店商人,商量个章程,写了后让梁大忠交上来。

  以后成立的新政司,你们不要抗拒,合理的要配合,不合理的地方,也不要有怨言,毕竟是初创。

  终归要磨合些时日,不能因为一时的挫折,就心生怨恨,要把目光放长远些。”

  黄崇敬闻言,跪下磕头。

  请收藏:https://m.bi7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