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五十五章 八闽_明国万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忍不住问道,“耿抚台从何处得知此诗?”

  “此乃小事。”

  都是明眼人,不会让气氛僵硬,以致于众人都尴尬,所以有人插诨打趣,说道。

  “我也听过刘使君的诗,我念给大家听听,山树参差石径斜,雨余飞瀑过桑麻。山翁放罢村前犊,倚杖溪头护稻花。”

  众人惊叹。

  “开樽飞鸟外,倚杖暮钟时。天截余霞断,人梯石磴危。远村连野阔,小谷得秋迟。不觉归来暮,家家正晚炊。”

  刘侃见状,不在追问耿定向此事,露出笑脸,指了指众人。

  “你们皆打趣我,岂不知今日是来听耿抚台问话。”

  “哈哈啊,岂敢岂敢。”

  “我不比刘使君诗才,和诸位同僚第一次见,今日不谈公事,只谈私情。”

  “还是不谈私情的好,如今考成法严苛,公事公办才能交差。”刘侃边说变笑。

  他笑,其余人不敢笑。

  耿定向笑了。

  “公事要办,但是人有七情六欲,不是石头物件,同僚之情又如何能冷落呢。”

  阁楼的一场见面会,众人都难受的很,最后结束的也匆忙。

  邓之屏私下找到刘侃,问为何白日有点不近人情。他和刘侃一样,都在福建为官多年,从副使升为参政。

  虽然是刘侃的下属,但是两人私交却很好,白日也是他尽力在维持。

  刘侃叹了口气,把自己的想法说了。

  邓之屏点点头,新来的巡抚带新政司来上任,明眼人都知道事情不会简单。

  对于朝廷要在福建清丈田亩之事,他或多或少也有耳闻。

  “君乃地方主官,此事推诿不过去的,必须要拿个主意,不然会陷入被动。”

  刘侃又叹了口气。

  他不是不做事的人,在福建为官多年,对地方的弊端比谁都清楚,朝廷只知道福建偏远,把福建当做试点。

  朝廷的心思他太知道了。

  福建就是被整坏了,也无足轻重,大不了重来嘛。不然为何不在直隶,不在江淮呢?

  福建才多少田亩?

  但是他不行啊,他是地方的主官,福建事坏,不说他的前程,就是他做官的志向也不愿意如此。

  “福建的官太少了啊。”刘侃答非所问,摇了摇头。

  邓之屏却明白了刘侃话里的意思。

  在朝廷,福建本土官员的话语权太少了,本土官员上奏的事情,在朝廷没有人应援,诸事难办。

  嘉靖朝禁海,多少福建官员上疏反对,却连个水花都没有,不就是因为福建在朝廷发不出声音吗。

  福建虽远,但是事情却复杂的很,治理福建绝不能硬来,而此次朝廷的意思,刘侃很明白。

  清丈田亩就是要按照朝廷的意思来,不行就要硬来。

  刘侃此时的心情,很压抑,太多的不满,想要去朝廷当面质问诸公,到底懂不懂福建的事。

  福建的百姓,到底还是不是大明的百姓。

  刘侃可以支持朝廷在福建清丈田亩,但绝不赞成朝廷乱来,更不是随便派个人来,带几十个吏员,一副大动干戈的模样。

  只能说大明疆土太大了,福建太远了,而偏偏福建的官员,在朝廷少之又少。

  朝廷如何才能重视福建,听一听福建百姓自己的声音啊。

  “福建多事矣。”

  听到这句话,邓之屏明白了刘侃的心意。

  刘侃虽然不是福建人,可是在福建为官多年,心里终归还是装着八闽的。

  请收藏:https://m.bi7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