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十五章 鸟铳_明国万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集市所在,可以扩充他的商路,利润出在其他上面。”

  虽然周冲说的模糊不清,但是朱翊钧明白了此人的意思。

  东边不亮西边亮,此人看重的是皇店的地位和商路,借此扩大他原来的生意。

  朱翊钧又看了其他的报价,最低的也是报价四十三万两。

  “查清楚他们的背景,如果名声清白,在地方没有迫害百姓,就给他们吧。”

  最后,六家皇店分了出去,有两家效仿歙县盐商黄崇敬。

  总共得银五百六十七万两,年关前交到东裕库,明年中旬,可得银子一百三十五万两,明年终,再得银一百三十五万两。

  合计八百三十七万两,平均每年两百七十九两白银。

  “这些人有什么要求,你们一定要好好配合,切不得让他们为难。”朱翊钧声音有点飘,压制不住。

  “皇爷放心。”梁大忠理解皇上此时的心情。

  “周冲。”

  “奴婢在。”

  “你派人好好监管,皇店交给众商人,定有些太监不服气,有闹事者,直接查办。”

  “奴婢遵旨。”

  回到了乾清宫。

  朱翊钧走路飘着走的,嘴角都合不拢,实在是忍不住。

  这银子可不是一次性的,办得好的话,平均每年近三百万两银子的收入。

  想到今年皇店报上来的盈余才十几万两,朱翊钧就生气。

  那些个太监太狠了。

  张居正求见。

  不见。

  谭纶求见。

  不见。

  户部尚书求见。

  不见。

  ……

  到了年关。

  军报大捷。

  四川叛匪,被十几万官兵合围山中一个月有余,粮草箭矢尽绝,终于溃败,尽数剿灭。

  朱翊钧大喜。

  没几日,关于十几万大军的赏赐,又成了朝廷头疼的麻烦。

  兵饷粮饷武器甲胄等各色供应,就已经令朝廷入不敷出,哪里还有钱去奖赏士兵。

  张居正领众臣求见皇帝。

  不见。

  病了。

  朱翊钧躲在内城,哪里也不去,一应奏疏有司礼监去内阁拿进来。

  历史上,自己可是啥力气也没出,日子一样过去了。

  自己去年已经贴了一百多万两银子去了国库,他就不信了,贴钱还会导致形势比历史上更加恶化。

  如今大臣成了习惯,有困难就来找他。

  他才十一岁,还是个孩子。

  弄点零花钱容易吗?

  探子得报,有官员写书,书中涉及皇帝,说万历皇帝登基一年有余,虽然只十一岁,性格已见微知著。

  贪财且极为吝啬,国家财穷,入不敷出,却视而不见云云。

  梁大忠大怒,要派人捉拿此人,被朱翊钧拦住了。

  大臣可不会因为皇帝派锦衣卫捉拿他而害怕,只会高兴。

  跟太监商人不同。

  兵仗局送来消息,新的火药已经成批制作出来,并且大赞纸装颗粒火药的好处。

  不光射程增加了三成,且士兵原本打发两发铅弹的时间,变成可以发射三发甚至四发。

  后面大拍马屁的话朱翊钧就没看了。

  “传旨兵仗局,除非军镇特意指要,以后火器一应改为鸟铳为主,火药以纸装火药为主。

  明年需生产两万支鸟铳,一万支供应御前卫,一万支分供各军镇。”

  火器和弓箭不同。

  弓箭历经两千年发展,工艺基本已经定型。

  火器则不同,明初发展日新,虽然中途上百年稳定下来,嘉靖年又接触到西式火器,有了不小的变化。

  不停的发展,兵仗局也是摸着石头过河,走一步是一步。

  就像纸装火药,其实兵仗局就有方子,却因为制度僵硬,被束之高阁,如果不是自己,这方子一直到大明终结都没有被重视。

  因为变化快,导致军中各色火器杂乱,不光训练难以统一,兵仗局供应也是困难。

  所以朱翊钧直接指定了鸟铳,虽然成本更高,但是效果不是其余火铳能比的。

  如果军中清一色的鸟铳,反而会大大的减少成本,利大于弊。

  请收藏:https://m.bi7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