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百七十二章仁至义尽!_明末草头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由于大明财政困难,这些人空有一个宗室的身份,但压根领不到禄米钱粮。

  还因为受到宗室身份的限制,不能科举当官,不能从事商贾贱业……

  过的老惨了!

  这些底层的明朝宗室,是巴不得能够摆脱自己宗室的身份。

  再加上他们的血缘已经隔的很远了,不用担心有心人以他们为借口去搞事情。

  所以,人数最多的底层宗室,是不需要刘易专门去想方设法的管理。

  而那些顶层的宗室,人数又能有多少呢?

  最多几千人罢了。

  将人圈在一起,一是方便管理,二则是能够防止有心人用这些人前朝宗室的身份来搞事情。

  还是因为刘易是受禅登基的,所以他对待前朝宗室,手段要尽可能的柔和,最起码不能叫天下人挑出毛病了。

  所以,将前朝宗室圈起来的地点,刘易便选在了朱元璋起家的凤阳。

  在凤阳老朱家祖坟附近,圈一块地,让这些人自力更生,还能够顺带给老朱家守祖坟。

  这么做,也算是刘易仁至义尽了。

  最起码比起历史上大明灭亡之后,满清大规模屠杀明朝宗室的手段,刘易的手段是绝对温和的。

  淮安城三十万明军齐卸甲,接收俘虏的工作是很繁忙的。

  汉军的随军官吏,都开始脚不沾地的忙碌了起来。

  登记这些俘虏的姓名籍贯年龄,给他们安排居住地,准备食物……

  因为明军毕竟是主动投降的,这些都需要妥善准备。

  三十万战俘的安置工作,可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完成的。

  刘易留下了一部分人在淮安处理战俘,剩下的大军主力,继续沿着运河,向南开拔。

  他要一口气将南京拿下!

  并且,往太原去了一封圣旨,传令大汉朝堂上下,筹备迁都事宜!

  既然南京已经要被拿下了,那大汉也就该迁都了。

  太原虽然也算不错,但山西的地形太过封闭,并不适合做大汉的都城。

  ……

  汉军对于在淮安城俘虏的小四十万战俘,并非是全部都妥善安置的。

  其中曾经仗着自己手中的刀枪武器,不是保家卫国,而是破坏军纪,奸/淫掳掠,祸害百姓的。

  全部都要抓出来,将其明正典刑!

  这段时间,明军大军云集两淮,要和汉军作战,两淮的民生经济被极大的破坏。

  在此过程中,不知道有多少百姓,受到了明军乱兵的祸害。

  大汉想要在两淮站稳脚跟,除去大军压境之外,收拢民心也是关键。

  新政改革,三年不征等手段是一定会用到的,但在没有足够的官员之前,这些暂时都无法进行。

  只能是先搁置在一旁,容后再议。

  但除了这些暂时无法使用的手段,还有开仓放粮,惩处祸乱两淮百姓的明军乱兵等手段,也都是切实可行的。

  这其中,最简单,代价最低,也最好实行的,就是惩处明军乱兵了!

  请收藏:https://m.bi7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