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一十九章 无前飞军_三国之蜀汉儒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小人正是名叫王伉,小人虽是永昌人,却是汉人,自幼也读过写诗书,现任永昌郡功曹。更兼与蛮人混居曰久,故而受蛮王所托,前来出使益州!”王伉解释道。赵峰和诸葛亮这才明白过来。赵峰更是知道,这个王伉历史上曾经是永昌太守,在孟获造反之际,正是他率部死守保住了永昌郡。如今还只是一个小小的功曹,却又为南蛮当起了使者。

  “足下来此为何?”赵峰问道,王伉这才说起自己这番前来成都所为何事。原来自从两年前孟获命丧荆南,高定和杨锋移居荆南,剩下的南中各部叫严颜给趁人之危打了个半死,不少小一点的部落甚至就此灭绝。严颜撤军之后,这些部落还在因为孟获的死接下仇怨,进而互相掐架。继承孟获族长之位的孟获之地孟优,与孟获的遗孀祝融夫人无力进犯荆南找杨锋和高定算账,只能拿身在南中的这些小部落开刀了。结果南中其余各部被迫联合起来,以抵抗孟优。这一场混战到了现在,却是孟优有些吃不消了。农耕渔猎全部停滞不说,青壮年更是战死逾半数,加上今年的年成不好,大批农田颗粒无收,几乎是要亡族灭种了。

  这时候,早已理事的孟获长兄孟节被其族人推举出来,代替好战的孟优成为族长。孟节很明白族人的心思,更清楚自己的部族已面临覆亡的危险,他一接任族长,就立即联络杨锋,表示愿意让出由本族世代继任的南中蛮大首领位置。同时,孟节还放低姿态与其他敌对部族求和。同时,孟优派人找到在南中有一定威望的王伉,希望他能作为南中蛮部使者,前来成都代为说项,请求刘璋赐予粮米以解南中燃眉之急。南中消息闭塞,等王伉来到益州,才得知西川已然变了天,刘璋已经下台了。不过考虑到事关数十万民众生死,王伉还是硬着头皮来见赵峰。

  “原来如此!”赵峰看了看孟节的亲笔信,然后将信递于诸葛亮与黄权传阅过后,三人均从彼此的眼中看到同样的意图:以此为良机,一举控制南中。

  从王伉的口中,赵峰才弄清楚,原来南中并不是全都是蛮族之人,也有少量的汉人居住,不过蛮人更多便是了。不过想想也正常,要是汉人多过蛮人的话,那么时间一长,凭借汉民族的同化能力,何至于让蛮族这般为祸不休呢?想明白这一点,赵峰也就对治理南中多了几分把握。

  当下在诸葛亮的建议下,首先从囤积与牂牁与朱堤的二十万建设兵团里,抽调出十万南下永昌与兴古诸郡开展军屯,然后设立官学教导汉人文字,传授南人农桑之术。同时从交州以及益州抽调粮草,以解燃眉之急。并且在兴古与武陵二郡开展大规模的互市,蛮人以皮货、铜铁矿石、茶叶、药材、金银玉石

  请收藏:https://m.bi7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