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00章 第九十九 私语良策_三国:我靠系统漏洞艰难求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沽名钓誉的小儿,我郗鸿豫倒要看看你除了这样利嘴,还剩下什么?

  年纪轻轻便腰配印信,断然是受家族荫庇,难有实才!

  “难道是诛董守都,水淹黄巾的种太史吗?”

  坐在墙角,粗眉短须的一个年轻汉子抬起头,双眼发亮,他方才思虑郑玄所授内容,正在神游,突然听得熟悉名字,赶忙抬起头。

  “都说种太史不过舞勺之年,渊以为人云亦云,故谬也。如今一见,方知所传非虚。”

  “些许虚名,何足挂齿。”

  种平不在意这人的夸赞,却在思量郑玄之徒而名渊者,莫非是国渊吗?

  “若这也是虚名,世间何人敢再称名士?”

  国渊站起身,遥遥对着种平行礼,言语之间满是推崇之意,不似作伪。

  郗虑素来与国渊不睦,此时见他如此仰慕种平,心中对种平更生恶感,只是不再念“沽名钓誉”之词——他虽不记得种平名姓,种平所做的这几件事,他却是知晓的。

  天下诸侯纷乱,相争并起,终有一日汉庭衰颓,我等各自为主之时。

  到那时,哼,汝必未我所擒!

  郗虑想着有朝一日自己能踩着种平声名上位,心中激动不已。

  种平尚且不知道自己莫名其妙被郗虑当做了假想敌,他还在听国渊介绍他师兄弟,一一见礼寒暄。

  通过观察国渊的神态动作,种平有些惊异的发觉,这位国子尼的的确确是把他当成了“偶像”,就目前而言。

  “……这位是崔季珪,亦久仰太史之名。”

  国渊嗓音有些颤抖,颇有种同好兄弟一起追星的微妙感。

  崔琰声姿高畅,眉目疏朗,胡须蓄养得极为美观,长而柔顺,飘在胸前,看起来比国渊要稳重许多。

  “太史令珠玉在侧,觉我形秽。琰尝闻太史令曾作‘周公王莽’诗四句,窃以为翻史新意有余,而工巧不足……”

  国渊颇有些诧异地望一眼崔琰:“你先前可是对太史令所作赞叹不已,怎么今日见面,反而批评?”

  崔琰猝不及防被国渊拆了台,面上有些挂不住,干咳了几声掩饰,“琰攻于诗,长于修饰,不知太史令能否赠诗教我?”

  种平看懂了。

  国渊是心中有英雄气,想要建功立业,所以仰慕他。

  崔琰则是研读诗赋,修饰词藻,所以夸赞他。

  种平早知道自己身为士族,又有官职,免不了有交际,需要诗歌唱和,因此腹中是常备着几首诗赋。

  现在崔琰求诗,他略略扫了眼周遭环境,倒也找到首合适的。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他也不想在留在此处,若是被崔琰缠住谈诗,他哪里能次次找到应景之作?再者他本身是来拜访郑玄。

  如今同郑玄没说上几句,倒是同诸位将来的魏臣聊了不少,倒有些违背他的本意。

  崔琰得了这首合心的诗,自是欣喜不已,察觉出种平不欲多言的心思,眉头一动,投桃报李。

  “太史来徐州,想是为了黄巾一事?”

  “季珪有良策?”

  种平提起了些兴趣,他估计崔琰怎么智力值也在80之上,比魏种要靠谱许多,不由凑近询问。

  崔琰与国渊相视一笑,拉着种平衣袖,私语一番,却是将援兖州之计定了个明明白白。

  (感谢克己所欲的打赏)

  感谢

  天辰地寅

  的月票

  请收藏:https://m.bi7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