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34章 上伐下为义_三国:我靠系统漏洞艰难求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有坚定。”

  “有时我觉得,也许伯衡是真见过圣贤愿景实现的那一日。”

  郑玄说着,自己也觉得好笑:“……世上哪有这样的事呢。”

  许邵若有所思:“邵可真是迫不及待想同种少府见上一面了。”

  “几位先生是在渡口下吗?”船家的声音穿过船帘,“船将停了。”

  “康成先生。”

  船帘一动,又进来个儒士打扮的男子,身后还跟随着这一个束发少年,面如冠玉,丰郎神俊,两人对着郑玄行了一礼。

  “先生以为如何,是否要避开军队,另换渡口停泊?”

  诸葛玄对郑玄很是尊敬,原先曹操入徐州,郑玄也在提前得到消息的一批人当中,他居于南山,不知世事,这徐州之祸,无论如何是殃及不到他身上的。

  可他能保全自身,却不能不为自己的这些学生考虑。

  兵锋之下,难道那些士卒杀人前会问清楚每个人的身份吗?

  陶谦虽自顾不暇,但在安置郑玄一事上还是出了力气,他知道徐州士族避祸崩逃的不少,其中可以依托的只有陈氏父子。

  然而令陶谦没想到的是,曹操从泰山入徐州,陈登父子在面对曹操大军之时,竟选择留在他徐州,并未弃官离去。

  他心中感动之余,却也再无空暇去处理郑玄等人,所幸许邵曾至琅琊郡,与诸葛氏有过相交。

  因此他得知诸葛玄有离开琅琊郡避祸的意图后,便提前去信,询问能否协助郑玄及其弟子离开徐州。

  郑玄纵然是当世名儒,可也改不了他已是个垂暮老者的事实,何况他这些年编撰,注解书卷无数,即便是离徐州,却也是断不可能弃下那些心血的。

  带上郑玄,对于一个逃难的家族来说,其实是个极大的负累。

  但若说是一点益处也无,却不尽然。

  不提护送郑玄和他那些弟子离开徐州,可以带来多大的名望和人脉,单说自己车队之中的是康成先生和各类典籍,也能避开许多不必要的纠缠刁难。

  诸葛玄是个聪明人,他知道现在帮助郑玄,对于他而言是最好的选择。

  他应下许邵之请,固然是出于礼仪,但他也是一家之长。

  他不能不为自己的家族考虑。

  “只在渡口停船即可,那领军的是老夫故人,胤谊不必担忧。”

  郑玄说着,招来诸葛玄身后的少年。

  “可有见到子尼?”

  少年双目炯炯,虽然年纪轻,但已经养出了股行动自若的气度。

  “子尼师兄在船头,同季珪师兄争论‘大义’。”

  “哦?”

  郑玄来了兴趣:“孔明长于舌辩,竟然不曾参与其中吗?”

  “亮非愿为舌辩之士。”

  “二位师兄或是以为天子诏令之中,明言陶使君为逆,则曹公即为大义;或是觉得使君无勾结黄巾之实,诛杀首恶为义,屠杀百姓为罪。”

  “亮以为,征者,上伐下也,天子诏曰‘征徐州’,‘伐’可称义,屠则否,非道也。”

  “二位师兄辩论‘义’……亮却觉得即便辩出道理,于事实也并无更改转圜之力,又何须多废口舌呢?”

  “这难道不是诡辩?你这小子倒会偷梁换柱。”

  郑玄捋着胡须,哈哈大笑。

  “几位先生,到渡口了!”

  感谢

  来自遥远的地方

  书友

  投的月票

  请收藏:https://m.bi7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